煤制气已投产能27亿立方
文章摘要:西藏-7.28!常柴-10#无报价,密度0.84。煤制气已投产能27亿立方国Ⅳ车用0#柴油无报价,密度0.83。重庆5.665.996.335.592016-7-7 6:13:08;重庆5.826.156.55.752016-11-17 6:39:16。
煤制气已投产能27亿立方
大唐发电日前公告煤化工板块与国新控股筹划重组,消息传出一时震惊业内,给蓬勃发展的煤化工行业投资热情泼了一盆冷水。其中,第一个获批、第一个商业化运营的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也在剥离范畴,使得业内重新审视煤制气及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和环保效应。
今日在由环保组织“绿色和平”主办的煤制气产业发展利弊研讨会上,多位专家指出,煤制气在替代锅炉燃气、燃煤、天然气发电和柴油汽车等多种能源供应时,能耗和排放更大,经济性除了替代柴油车其他均不划算,且受技术和水资源匮乏的制约,应审慎发展煤制气。
绿色和平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约50个已有或在建、计划中的煤制气项目,截止2014年6月,全国煤制气项目总计计划产能已经达到2250亿立方米/年。其中,已投产产能仅27.05亿立方米/年。2013年项目审批的提速刺激了煤制气项目的投资,但目前约7成项目都在新疆、蒙西和甘肃等西北地区,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,项目均处于难以开工的状态,且碳排放量会是2011年全国碳排放的1/8左右。
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指出,在我国不同能源发展阶段中,煤制天然气的政策经历了谨慎发展、到开展示范,到调整供应,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演化过程。李俊峰分析,根据测算,从全生命周期来看,煤制气具有一定的环境替代效益,却增加了全局的一次能耗、水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,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最多,高出10%-270%,从经济效益看只有替代燃油是划算的。
因此他建议,煤制天然气应仅为缓解终端消费地区能源消费、水资源消耗、CO2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压力的权宜之计,此外因产业规模较小,谨慎、限制和有条件地发展煤制天然气,且不应集中在严重缺水的西北部地区。“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发展天然气,把煤制气作为一种补充的独立品种。”李俊峰总结。
- 上一篇: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数据汇总
- 下一篇:日本LNG(液化天然气)进口价格并未暴跌